鄗氏

历史来源

鄗[鄗,读音作huò(ㄏㄨㄛˋ),古音读作hào(ㄏㄠˋ)]

姓氏渊源:
  第一个渊源:源于地名,出自西周初期周王朝都城之名,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。
  典籍《国语·周语》中记载:“杜伯射王于鄗。”在典籍《荀子·王霸》中记载有:“武王以鄗(镐)。”西汉史家班固在《西都赋》中亦有:“遂绕丰鄗”。
  史家潘岳在《关中记》中记载:“关中有泾、渭、灞、浐、酆、鄗、漆、沮之水,酆、鄗、漆、沮四水,在长安西南鄠县,漆、沮皆南注,酆、鄗水北注。”
  在《水经注》中记载:“渭水又东北与鄗水合,水上承鄗池于昆明池北……<春秋后传>曰:使者郑容入柏谷关,至平舒置,见华山有素车白马,问郑容安之?答曰:之咸阳。车上人曰:吾华山君使,愿托书致鄗池君。子之咸阳,过鄗池,见大梓下有文石,取以款列梓,当有应者,以书与之。勿妄发,致之得所欲。郑容行至鄗池,见一梓下,果有文石,取以款梓。应曰:诺。郑容如睡,觉而见宫阙,若王者之居焉。谒者出,受书,入,有顷,闻语声言:祖为死。神道茫昧,理难辨测,故无以精其幽致矣。鄗水又北流,西北注,与盩厔池合。水出鄗池西,而北流入于鄗。<毛诗>云:鄗,流貌也。而世传以为水名矣。郑玄曰:丰鄗之间,水北流也。鄗水北径清泠台西,又径磁石门西。门在阿房前,悉以磁石为之,故专其目。令四夷朝者,有隐甲怀刃入门而胁之以示神,故亦曰胡门也。鄗水又北,注于渭。”
  鄗,即为陕西境内的一条河流,古称鄗水,是渭水的一条支流,间有若干中、小型湖泊,最大者称鄗池。商朝时期即有诸侯封于鄗池一带,称鄗池君。
  周武王姬发罚纣灭商后,在鄗池西侧建立了都城,称丰鄗。鄗,在古代与“镐”通假,实际上就是指周武王所建的都邑丰镐,即今陕西西安,又称鄗京,为都邑名称。
  居于周都丰鄗的西周臣子中,在西周初期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,称鄗氏。
  第二个渊源:源于地名,出自春秋时期晋国之鄗邑,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。
  鄗,古地名。周贞定王十六年(晋出公二十一年,公元前453年),“三卿分晋”,赵国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,占据了鄗地。在史籍《左传·哀公四年》(公元前490年)中记载:“国夏伐晋,取邢、任栾、鄗。”
  按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的解释:鄗,在春秋时期属晋国,战国时期属赵国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把鄗地划归巨鹿郡。西汉初年,汉高祖在鄗地正式建立鄗县,属常山郡管辖。东汉光武帝刘秀领军复汉,即位于鄗,之后将其攺名为高邑县,归赵州所辖,今为河北省柏乡县北鄗。
  居于镐邑的住民,有在战国末期至西汉初期,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,称鄗氏。

迁徙分布:
  鄗氏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多源流姓氏群体,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的前一千位,在台湾省则没有,以柏乡为郡望,主要分布在山东地区。

家族名人

触 屏 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