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氏

历史来源

词典释义
(1).指四个姓氏。自 汉 以来,历代多有以四个名门贵族的姓氏合称为四姓的。如: 东汉 明帝 时外戚有 樊 、 郭 、 阴 、 马 四姓(见《后汉书·明帝纪》 李贤 注); 三国 蜀 有 焦 、 娄 、 孟 、 毛 四姓(见 晋 常璩 《华阳国志·南中志》), 吴 有 朱 、 张 、 顾 、 陆 四姓(见《文选·陆机〈吴趋行〉》 李善 注); 晋 广陵郡 有 雷 、 蒋 、 谷 、 鲁 四姓(见《晋书·刘颂传》); 唐 有 崔 、 卢 、 李 、 郑 四姓(见《新唐书·儒学传中·柳冲》)等。
  (2). 南北朝 世族,以郡望或官位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四等,谓之四姓。《梁书·张绾传》:“ 绾 在郡,述《制旨礼记正言》义,四姓衣冠士子听者常数百人。”《新唐书·儒学传中·柳冲》:“郡姓者,以中国士人差第阀阅为之制……尚书、领、护而上者为‘甲姓’,九卿若方伯者为‘乙姓’,散骑常侍、太中大夫者为‘丙姓’,吏部正员郎为‘丁姓’。凡得入者,谓之‘四姓’。”
  (3).泛指名门贵族。 南朝 陈 徐陵 《<玉台新咏>序》:“五陵豪族,充选掖庭;四姓良家,驰名 永巷 。” 明 唐寅 《金粉福地赋》:“贮四姓之良家,延诸姑与伯姊。

历史称谓

  四姓是指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非常有名望的四大望族,由于姓氏不同,而称为“四姓”。
  北魏孝文帝元宏时:
  范阳卢氏以卢敏为首
  清河崔氏以崔宗伯为首
  荥阳郑氏以郑羲为首
  太原王氏以王琼为首
  其四姓为当时望族,其女皆纳皇帝后宫,以示宠幸。
  后汉明帝时:
  樊姓(外戚)
  郭姓
  阴姓
  马姓

姓氏四姓

四(肆)[肆,读音作sì(ㄙˋ)]
  
姓氏渊源
第一个渊源:源于肆姓纪,出自远古部落氏族首领肆姓纪,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。
  据传说,中华民族远祖的裔序为:(混沌)盘古氏→天皇氏→地皇氏→人皇氏→伍龙纪→摄提纪→合熊纪→连遥纪→肆姓纪→有巢氏→燧人氏→虙牺氏→伏羲氏→女娲氏→神农氏→黄帝→少昊→颛顼→高辛氏→唐尧→虞舜→夏禹→商汤→姬周……
  显然,这个世系的前十二世是无文字可考的,是传说文化。但本书认为,传说文化也是历史,因此,肆氏的渊源或许就是出自肆姓纪,这有待进一步考证。
  第二个渊源:源于子姓,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肆臣之后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
  据史学家应劭在《全后汉文》中引《通志·氏族略》记载:春秋时期,宋国有个大夫叫肆臣。肆氏为肆臣之后,到汉朝时期还有渔阳(今北京)太守肆敏,子孙因居之。其后有简文为四氏者。
  
分布地区
分布颇广,今云南泸水,广西灌阳,山西太原、长治、运城、临汾、朔州及吕梁地区均有。汉族、傈僳族有此姓。春秋时越国有四水;宋代有四象,庆元年间为汀州知府。

佛学四姓
(梵catva^ro varn!a^h!,巴catta^ro van!n!a^,藏rigscan-bshi)
  印度社会的四种阶级。即婆罗门、刹帝利、吠奢、首陀罗。又称四种姓、四姓种或四品人。
  (1)婆罗门(bra^hman!a)︰意即职司祈祷之人。译作净行或承习,又称梵志、梵种、梵志种、婆罗门种,指婆罗门教的僧侣及学者阶级,居四姓的最上位,职司学习吠陀而教授之。又掌管祈祷,为神人交通的媒介。此婆罗门族在古代印度势力非常强大,虽王族亦未能及之,甚至被奉作活神。
  (2)刹帝利(ks!atriya)︰又作刹利丽、刹利,译作田主。又称刹利种,别称王种(rajanya)。指国王及武士阶级,位于四姓的第二位。然佛典多以其为第一位,掌管政治及军事。此语源自有支配之义的ksi。
  (3)吠奢(vais/ya)︰又作毗舍、毗奢、吠舍、鞞舍,译作居士、田家、商贾或随类。又名工师种、居士种。即指所谓平民阶级,位于四姓的第三位,乃从事农牧工商等生产事业者。此语源自有人民之义的vis。
  (4)首陀罗(s/u^dra)︰又作输陀罗、戌陀罗、戌达罗、旃陀罗或首陀,译作农、农人。又称恶种、杀生种、田农种、田家种。乃最卑贱的奴隶阶级,以奉侍前三姓为职责。又,依《摩奴法典》所述,可知四姓的界限。
  四姓的起源,可远溯至《梨俱吠陀》时,其中,第十卷原人之歌记载婆罗门从梵天口中生出,王族由梵天双臂生出,毗舍从梵天腿部生出,首陀罗从梵天两足生出。
  至于四姓制度的正式确立可能是在梵书时代。当时已形成婆罗门至上主义。其中,雅利安人种的婆罗门、刹帝利、吠奢三族姓被称为再生族(dvi-ja),享有宗教上的权利。首陀罗则被称为一生族(eka-ja^ti),是被剥夺宗教权利的贱民。
  婆罗门教筑基于四姓制度之上而大振其势。释尊则不重视四姓之别,提倡平等主义,尊重人间主体性的实践。认为归于佛法则如属同一种族,并无四种之别。此乃佛教于印度宗教史上的重要意义之一。《长阿含》卷六〈小缘经〉云(大正1·37a)︰‘婆悉吒,汝今当知,今我弟子种姓不同,所出各异,于我法中出家修道,若有人问︰汝谁种姓?当答彼言︰我是沙门释种子也。’又,《杂阿含》卷二十云(大正 2·142b)︰‘复问︰大王,如是四姓悉皆平等,有何差别?当知大王,四种姓者皆悉平等,无有胜如差别之异。(中略)是故大王当知,四姓,世间言说为差别耳,乃至依业,真实无差别也。’
  又,佛典中另有别立沙门种者,如《中阿含》卷三十九〈婆罗婆堂经〉以刹利、梵志、鞞舍三种姓的出家者为沙门。《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》卷下谓刹帝利境界、婆罗门境界、毗舍境界、首陀罗境界及沙门境界中,以沙门为最尊最上。此意谓四姓以外,别有沙门种。

家族名人

触 屏 版